- A+
目录【点击切换】
选自《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内容》王大顺著
译者序1
一位成功的科学家,对科学的认知可能也是有限的
本南大学了
我们不妨思考一个类似的问题: 田间地头的种地能手和高校院所
里的农业科学家,谁更懂农业,谁又能在一块田地里获得更好的收
成? 我所在的西南大学在农业科学上有深厚的研究基础,让我有机会
向学校的几位农学教授实地询问这个问题: 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
农业知识充满自信,但也都流露出产出上的不自信。
其实这也不难理解。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农业科学家,对农业有
系统性的钻研,掌握的规律经过了经验范畴之外的严格验证,因此他
应该更懂农业。而科田 能手,也许在操作中发现了实用的诀穿,也许
从日 常实践的规律中获得了经验性的总结,或者更加身强力壮、吃苦
耐劳,所以能在某几种作物的种植上获得更好的产出,但对农业科学
的认知,仍然是碎片化、非体系化的。
换言之,科学产出是成功科学家的重要标志,但是产出与“更
人懂”之间,没有必然的等号。
当然,与田间地头的体力劳动不同,擅长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具有
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。我们完全可以预期,一位成功的
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,通过观察自己以及身边的科研活动,对
各种规律进行符合逻辑的归纳总结,也很有可能形成系统化的科学认
知,而这些认知又将进一步为他的成功助力。
然而,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,个人对科学的观察往往局限于
“身边”。在涉及跨学科、跨国家的复杂问题时,缺少大规模数据的
入村 全人 全村生付的全个 全生家人是放全6 辣人全全国
局中呢?答案可能并不那么乐观。比如,国内的科研人员很可能会直观地
认为,医学、生物、农业和化学这样的学科是“劳动密集型”的,六
七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,合作发表一篇论文是学科的常态,因此人
力投入是发展的必要条件。这种直观感受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,充分
表明科研人员对于“身边”数据的准确归纳能力: 2017年,作者人数
小于5人的论文,占我国在这些领域中产出的25%或者更低。然而,如
果从全球来看,仅仅基于“身边 ”的感知存在极大的偏差, 这一比例
在全球其他国家为50%甚至更高亿}。也就是说,规模较小的研究队伍
创造了领域内一半的科研产出,而这才是这些学科在全球发展的党
态。脱离大数据的系统性分析,仅仅依赖自身的感知,我们很可能会
走向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学科发展道路。考虑到小型研究队伍在颠
覆性创新上的特有能力〈参见第12章) ,这样的选择有可能会带来一
系列其他问题。
如果成功的科学家对科学的认知都可能是有限的,那什么人才更
人懂科学呢?
一定是把“科学”作为研究对象,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去研究
“科学”的人。这样的理念4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了。1977年,钱学
森首次提出: “当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高度综合而又有从基础到
应用的严密结构的体系,就应该有一门 代蔡消亡了的自然哲学的学
间,它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组织结构,研究体系的逻辑性和严谭
性、研究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联系等。这也可以称为” 科学的科
学””。随后,他进一步指出,科学学“是把科学技术的研究作为人
类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来考察,研究和总结其运动变化的规律”42。
因此,当阅读这本书时,虽然很多内容都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,我
们也可以当之无愧地认为,科学学的研究也源自我国。
随着大数据与计算工具的广泛采用,曾经依赖哲学思辩的科学学
研究更加定量化、实证化。这一趋势不可阻挡,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
类似作品的最大特点。本书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果系统性地归纳总
结,呈现给我们一份连贯一致的综述性报告。普通读者可能会从书中
提及的数据与逸闻 趣事中,获知科学的运转规则。但更为重要的是
对于我国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,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可能会激发更
多的深度思考。比如,在创新的需求下,我国大型研究队伍在科研产
出中的主导性地位,以及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对大型的研究队伍的资助偏好3,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科学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”本书的第二部
分探讨了科研合作,对于其中涉及的研究队伍 〈team) 与我国科研实
践中更常见的科研团队,它们的分界线在哪里? 研究队伍或科研团
队,它们更能促进哪一方面的科学发展?虽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,我
们将team翻译为团队,但是两者的差异仍然是显而易见的。最后,本
书重点着墨的是科学中的普适性规律,但相关的规律是否在我国的科
研活动中存在,仍然是一个尚无答案的问题。例如,本书第11章讨论
的团队多样性,所基于的数据是4个英语国家的论文产出,相关的结论
是否适用于我国? 我们在一些初期工作中,已经发现了我国高被引论
文的国际影响力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规律4和处,但是这些观察结果
到底是对应着不同的机制 例如高被引论文在我国不能准确地反映其
科学影响力) ,还是对应着相同机制下的不同参数〈例如我国的论文
发表增速全球最高) ,还需要大量的后续研究分析。
过去几十年,我们经历了经济、能源、人口等方面的重大结构性
变革 。当我国逐步从科技的追赶者变为全球的创新中心,科学的结构
性变革也将到来,而且必然会到来。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,科学学的
研究将极为重要。发气科学的规律,让科学家和相关人员更懂科学,
从而科学地从事科学、管理科学,这将造福我国的科技发展,也将造
福每一位科研人员。
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观察渗透理论的图片
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观察渗透理论的相关词
小学科学素养有哪四个 | 自然科学和哲学 |
关于科学类的书籍有哪些 | 智商跟记忆力有关吗 |
小学生必知的趣味科学小知识 | 30岁做律师后悔死了 |
《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内容》下载
回到顶部
《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内容》信息
书名: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内容
作者:瑞·达利欧
出版社: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1-12
ISBN:9787557696856
页数: 4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