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目录【点击切换】
一、本书封面
https://img3.doubanio.com/view/subject/s/public/s26862050.jpg
二、八次危机信息
作者:
温铁军
等
出版社:
东方出版社
副标题: 中国的真实经验
出版年: 2013-1-1
页数: 300
定价: 55.00元
装帧: 平装
ISBN: 9787506055574
三、内容简介
:
&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,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,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,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,而不能算是危机。但作者认为,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。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,已经发生了8...\">
-- {::100*-:-2} -- -- --
__ = D
豆邮
豆友245910635的帐号
个人主页
我的订单
我的钱包
帐号管理
退出
四、作者简介
1951年5月生于北京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、教授,乡村建设中心主任、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。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环保部、商务部、国家林业局、北京市、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。
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、重点课题,担任国家、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首席专家。获得国务院“政府特殊津贴专家”证书、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、“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”、“中国环境大使”称号、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。
五、目录
第一部分 中国的8次危机及其“软着陆”
引言
第一章 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
一、从外资外债视角解析“中国经验”
二、从危机化解视角思考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
第二章 1958-1976:工业化初期的3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
六、原文摘录
P113 城市利益趋向的应对方式,将成本转嫁给乡镇企业。表现为以发展沿海经济为由要求其让出原材料和市场,减少对乡村的公共投入。 结果是人为压抑了农村经济和消费,导致内需不足,从此整个国民经济转向,由内需拉动到外向型经济。
P114 在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,城乡不同利益主体都有难念的经,都需要在政府有自己的利益代表。只不过长期以来,城市利益代表在坐落于城市的政府及其决策中的影响力,远远大于乡村而已。
莫昭
4 回复
31赞
2018-09-06 17:57:54
—— 引自章节:全书
1992年经济过热:四热(房地产热、开发区热、集资热、股票热)、四高(高投资膨胀、高工业增长、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、高物价上涨)、四紧(交通运输紧张、能源紧张、重要原材料紧张、资金紧张)、一乱(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)。
莫昭
4 回复
31赞
2018-09-06 17:57:54
—— 引自章节:全书
七、短评
温铁军过度的形而上式的写法使得整个文本显得极为啰嗦,但你不得不承认,温铁军作为多部政策躬身入局之人的观点和看法,与坊间所谓的经济学家的观点相比,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很好的微缩版共和国史,尽管某些立论的前提仍值得进一步商榷。
如果隐去作者,说这本书是任志强写的,我也信。
很少有人认识到中国农村改革恰恰不是渐进的,它一上来就把农村中的最重要的资产土地分了。危机硬着陆的结果要么被叫做调整,要么被叫做改革,没有本质差别。我要做的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分析,告诉你们60年代的调整和80年代的改革,其实并没有太本质的差别。历次危机所造成的代价只要能够顺畅向乡土社会转嫁,城市产业资本危机就能软着陆,现在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1%,危险已经开始。把乡土社会毁掉,将不会再有危机软着陆的基础...
慕名而观,只看到了屁股
一带一路的核心想法,早在2010年就已经形成。这个例子,也体现了本书的两个特点,第一个是跟中国政府的政策联系紧密,第二个是以工业化为思考的中心。工业化,即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经济基础。这本书可以看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果。所以该书跟后者的一般性问题纠缠在一起。例如,对地理不敏感,但也认识到三线建设不容易成功。又例如,在信息化的时代仍然只谈工业化。再如,书中点缀着军事问题,但没意识到(重)工...
八、喜欢读八次危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
历代经济变革得失
棉花帝国
学做工
马克思与《资本论》
自私的皮球
九、当前版本有售
京东商城
38.80元
当当网
35.40元
中图网
38.50元
咪咕云书店
96.00元
孔网
21.45元起
十、关于八次危机关键词
长生金融书籍推荐 | 有关近代金融的书籍推荐 |
经济金融的书籍推荐 | 金融专家书籍推荐 |
世界金融史的经典书籍推荐 | 关于金融法律书籍推荐 |